先讲一讲人体的血液循环,也就是人体血液是怎么流动的
讲人体的血液循环看似和心衰无关。其实明白了人体的血液循环,有助于理解,心衰的各种症状是怎么产生的。
体循环:
左心房→左心室→主动脉→中小动脉→全身各个器官→全身毛细血管→中小静脉→上下腔静脉→右心房
肺循环:
右心房→右心室→肺动脉→肺毛细血管→肺静脉→左心房
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不是相互独立的,而是整体形成一个循环。
如何判断心脏出现衰竭了,会出现哪些表现?
上面提到,各种疾病作用下,导致的心脏衰竭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。一是心脏射血能力下降,另一个方面是心脏的充盈能力下降。
一、射血能力下降会出现哪些症状
1、活动耐力下降或者活动后恢复时间变久
什么是活动耐力下降呢?
- 打个比方,原来上3楼,脸不红,气不喘。现在不行了,只能上一楼了,在往上要停下来休息下。这就是所谓的活动耐力下降。
什么是活动后恢复时间变久?
- 还是打个比方,还是爬楼梯。以前上3楼,虽然有点累,但是稍微休息下,就恢复体力了。现在不行了,勉强上3楼,要休息很久,才缓过来。
为什么会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呢?
- 因为心脏射血能力下降了。假设原来心脏每分钟射出去的血有4L,射血能力下降后,每分钟只能往外射血3L。
- 血液携带氧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,我们人体的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的,心脏射血少了,人体的活动耐力自然就减少了。
2.劳力性呼吸困难
- 人在劳力的情况下,对氧气的需求增加,但是心脏射血能力下降了,无法满足。那么这个时候,人处于劳力状态,就会表现为大口喘气,呼吸困难。
3.心跳可能加快
- 射血能力下降,那么每分钟排出心脏的血液减少。人体会自动调节,希望每分钟排出去的血液能够多一些。
- 每分钟排出量=每分钟心跳(心率)×每次射血排出的量
- 因为每次射血的量减少,因此想要提高每分钟排出量,只有让心跳跳的快一点。
二、心脏充盈功能受损
什么是心脏的充盈功能受损?心脏是一个中空的器官,它每次排出去的血液,都会从全身各处重新汇集到心脏。原来心脏富有弹性,假设每分钟全身各处汇集的血液是4L,全部都可以容纳,心脏充盈功能受损,心脏弹性变差了。原来可以容纳4L的心脏,容纳不了4L。
1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
- 心脏充盈功能受损,容纳不了多余的血液。按照人体的血液循环,肺里面的血,流向左心,当左心衰竭的时候,多余的血就留在肺里面,肺里面的血多了,导致肺淤血,出现呼吸困难。
- 夜间睡觉的时候,因为人平躺的缘故,全身汇集到心脏的血液比白天站着要多,加上夜里迷走神经兴奋。因此,左心衰的人容易出现,夜里睡着睡着,突然憋醒,这就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。
- 随着病情加重,可能睡觉躺不平,枕头垫的越来越高。最严重的出现端坐呼吸,只有坐在那里,呼吸困难,才能缓解一些。
2.身体低垂部位水肿
- 按照人体的血液循环,全身各部位(不包括肺部)的血液先汇集到右心。如果是右心衰竭,或者整个心脏衰竭的时候,血液多了,流不进心脏,那么全身各部位血液多会出现淤血。
- 由于重力的作用,身体低垂部位,也就是双下肢淤血最严重。由于淤血,血管压力变大,血管里面的液体,就会从血管里跑出来,造成水肿。
除了造成双下肢水肿外。消化道的淤血,则造成消化不良,食欲差、腹胀。由于水肿,整个人体重也会增加。另外,由于射血减少或者充盈下降,造成人体疲劳、乏力,精神状态也比较差。
通过上面的心衰表现,可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心力衰竭了,那么如何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呢?
判断心衰的严重程度,主要有两种方法。
一、6分钟步行试验
就是在平坦的地方走路,尽自己所能,走6分钟,测量6分钟行走的距离。
<150米,属于重度心衰
150-450米。属于中度心衰
>450米,属于轻度心衰
二、NYHA分级
I级:日常活动不受限制,一般活动下不会引起乏力、呼吸困难等心衰的表现
II级:体力活动轻度受限,休息时没感觉,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
III级:体力活动明显受到限制,低于一般活动就可引起心衰
IV级: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,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,活动后加重
- IVa 不需要静脉用药,可在房间或者床边活动
- IVb 不能下床,并且需要静脉给药支持。
心衰患者如何自我管理
心衰可以说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,因此心衰患者要引起重视,做好自我管理。
1.遵医嘱服药
遵医嘱规范的服用药物,心衰的药物以利尿剂、β受体阻滞剂等为主。
2.饮食方面
低钠饮食,有利于减轻水肿。平时水也要少喝
3.活动
适宜的活动,不要劳累。也不要整天躺床上。在不诱发症状的前提下,以有氧运动为主
4.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。
5.体重管理
定期的称体重,当3天体重增加超过2Kg,提示要调整利尿剂的量
6.避免各种诱因
慢性心衰的患者,要避免各种诱因,防止出现慢性心衰急性发作。
- 避免感冒
- 避免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
- 血容量增加或治疗不当,不恰当的停用利尿剂;输液过多等
- 避免原来的心脏病病情加重。
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医生,你的点赞和关注,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。
心衰其实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,心衰是别的心脏病或疾病导致的一组心脏功能下降的综合征。
心衰包括左心衰、右心衰、全心衰。也可以根据发病缓急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。
二、心衰的原因
三、心衰的危害
心衰不但会导致患者胸闷憋气等不舒服,更主要心衰5年死亡率约50%,严重心衰1年死亡率50%。很多心衰患者吃饭喝水刷牙洗脸上厕所都会导致呼吸困难,就连睡觉也不能平卧,需要坐着。
四、心衰会有哪些表现
I级: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、胸闷憋气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II级(轻度心衰):休息时无自觉症状,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,休息后很快缓解。
III级(中度心衰):休息时无症状,轻于平时一般的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,休息较长时间后方可缓解。
IV级(重度心衰):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,体力活动后加重。
右心衰常见的表现:脚肿,腿肿,尿少;躺着咳嗽,坐起来就不咳嗽了;不想吃饭,一吃饭就觉得腹胀,很多人还以为是胃口问题。
怀疑心衰需要进一步行心脏彩超检查,明确心衰原因以及心衰程度。
五、心衰的分期
B期
心脏结构异常,但从未有过心力衰竭的症状,如有左心室肥厚或纤维化、左心室扩大或收缩力降低者,没有症状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,有心肌梗死病史者。
C期
心脏结构异常,有过或仍有心力衰竭症状,如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引起呼吸困难或乏力的患者,经治疗心力衰竭症状消失的无症状患者。
D期
已经应用效果最强的药物治疗和休息时症状严重,需要特殊治疗措施,如机械循环支持、持续的正性肌力药治疗、心脏移植和临终关怀的终末期心力衰竭。
六、6分钟步行测试
然后在计时6分钟内,看患者能走多远距离,当然这个需要医生监测,需要综合评估并有医护保障前提下才能完成,不能自行检查。
健康人一般可以6分钟步行400~700米,心功能判断简表如下:
6分钟步行距离心功能水平
<150米重度心功能不全
150~425米中度心功能不全
426~550米轻度心功能不全
还有一种是按距离分为4个等级:
1级少于300米,
2级为300~374.9米,
3级为375~449.5米,
4级超过450米。
级别越低表明心功能越差;达到3级与4级者,说明心脏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。
七、最好的治疗是预防
所以心衰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,尤其是控制高血压,正规治疗冠心病,心肌梗死早就诊早开通血管对于心衰的预防尤为重要。